“所以,让香山县给他们下文,让他们打开大门,不必等他们对外传递消息。
魏广德开口说道。
“那,好吧。”
申时行犹豫片刻,终于还是没有在说什么。
于是,关于兵部奏疏的票拟,很快就在魏广德手里完成。
让申时行也看了票拟内容后点头后,魏广德叫来芦布,让他把战报和奏疏直接送到司礼监,请张宏张公公尽快送到乾清宫去。
这两次倭国传来的战报,交战的信息越来越少,双方大致已经把疆域划分出来了。
至于后面的大战,双方都知道,都在等待。
万历皇帝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这个时候如果给倭国那边下旨,可能不仅不能帮助明军取胜,还会帮倒忙,索性就不看了,只等结果就好。
其实,经过几次改良后的明朝内阁制度确实很完善,虽然皇帝依旧要处理很多奏疏,但是相比朱元璋那会儿,可就要轻松多了。
而且内阁给每份奏疏给出了处理意见,皇帝只需要点头和摇头,基本不需要思考,处理起来自然很快。
魏广德送张科出内阁的时候还在叮嘱,“大同那边兵部盯紧点,有消息及时回报。
现在最紧迫的,还就是蒙古那边的事儿。”
“我知道,善贷放心好了。”
张科点点头,随即拱拱手,转身大步向宫外走去。
而此时京城六部和其他衙门也都听到了倭国那边传回来的消息,有人刻意推波助澜,传播速度自然更快。
“壕镜的铸炮厂居然暗中帮倭人铸造大炮抵抗官军,简直是反了。”
“按我说,就该驱逐澳门的葡夷,让他们去四个通商口岸居留。”
“可那里毕竟和广东那边签订租约…………”
“那租约只是给他们停船休息居住,可没有准许他们在那里修炮台建立衙门。”
随着讨论的热度持续升温,许多知道壕镜内情的官员,也把他们知晓的情况告知了同僚,特别是香山县基本上管辖不到壕镜,那里完全是葡夷在管理,甚至连司法都是,就更让许多京官破口大骂广东布政使司糊涂。
虽然是香山县出面签订的租约,收取租金,但广东的官府上上下下不可能不知道。
这么长时间居然都没有采取措施,可见广州那边的人,没少从中收取好处。
妮玛,要是葡夷把好处送到京城来大家分润,或许他们早就帮他们想其他办法换租约了。
京官们群情激奋,说什么话的都有。
到了下午,刑部和礼部官员通过通政使司递上奏疏的举动,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。
当天下午快散衙时,冷清衙门通政使司忽然热闹起来,许多官员都把自己新鲜出炉的奏疏递送过来,把衙门里办差的书吏主簿忙得焦头烂额。
这么多奏疏,他们都要反复誊抄留底,送报,各个都把写字的手都抄废了。
离开衙门的时候,已经挂树梢,他们才摔着酸麻的手回家,嘴里自然也是骂骂咧咧。
这年头可没有加班费一说,他们忙碌了这么久,朝廷是不会多给他们哪怕一个铜板。
而此时的乾清宫里,万历皇帝坐在御书房里,面前就放着兵部那份奏疏。
下午他就看到这份奏疏了,张宏是绝对不会随便处理这么重要的奏疏,特别还是现在这个时刻。
只不过,万历皇帝已经不是菜鸟,他也从张居正、魏广德那里学会了思考问题的能力,所以他当时的反应和申时行如出一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