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玄幻小说网

看玄幻小说网>大唐腾飞之路 > 2048 清廉与否(第3页)

2048 清廉与否(第3页)

甚至连宫廷宴会,也开始流行“问答令”??宾客抽签回答一道随机民问,答不上者罚酒三杯。

而阿勒泰的小屋,依旧敞开。

只是如今,前来的孩子越来越多,问题也越来越深。

有人问:“如果皇帝错了,谁能管他?”

他答:“你。”

又问:“可我只是一个小孩。”

他说:“正因为你是小孩,才最不会被权力蒙住眼睛。”

一日黄昏,一位西域商人路过,见群童围坐沙地,激烈争论“公平是什么”,不禁驻足良久。临行前,他悄悄留下一枚金币,附字条:“我在撒马尔罕拥有三座商栈,却从未见过这样的课堂。请用它买些纸笔,给更多孩子写字。”

消息传开,四方响应。波斯商人捐银,吐蕃牧主献羊,南诏工匠送木,就连远在拂?(拜占庭)的使节也托船带回一箱羊皮纸,信中写道:“贵国以问治国,实乃文明之巅。愿此纸承载千万疑问,如帆助舟,驶向光明。”

阿勒泰将这些捐赠尽数用于扩建“问塾”??专收贫困、残疾、异族儿童,教授识字、算术与提问之道。十年间,全国建成三百六十七所,培养出一代新人。

其中最杰出者,是一位名叫沈禾的deaf女孩(聋童)。她无法听见世界,却用手语写出无数震撼人心的问题:

**“听不见声音的人,是不是就不配知道真相?”**

**“如果语言有颜色,我的问题是什么色?”**

**“你们对着我说话,眼睛却看向别人,这是为什么?”**

她的手语被译成文字后刊于《童言志》,引发全国对残障权益的大讨论。最终促成《护弱令》出台:

**“凡身心有碍者,不得剥夺其提问权。官府须提供手语、盲文、绘图等辅助方式,确保其声音可达天听。”**

沈禾后来成为首位聋哑问使,佩戴特制铜铃,以震动频率传递信息。她在洛阳听屋工作三十年,受理残障群体诉求逾两万件,被誉为“无声世界的哨兵”。

时光荏苒,阿勒泰鬓发尽白。

元和四十年春,他病卧榻上,气息微弱。弟子们围侍左右,问他最后心愿。

他缓缓道:“把我葬在胡杨林畔。不必立碑,不必念经。只需每年三月三,带一百个孩子来,让他们在我坟前随便问问题??问天,问地,问生死,问未来。若有一天,没人再来问我,那才是我真的死了。”

三日后,安然离世。

举国哀悼。李恒亲撰祭文,罢朝三日,下令全国听屋降半旗,童声阁停铃一日,以示悲恸。

出殡那日,万里晴空忽降细雨,似天垂泪。沿途百姓自发跪拜,孩童手持写满问题的纸鸢放飞天空,白茫茫一片,如雪舞苍穹。

葬礼毕,众人正欲离去,忽见一只朱雀自敦煌方向飞来,口中衔着一方绢帛,轻轻落在阿勒泰墓前。展开一看,竟是他多年前亲笔写下的一句话:

**“问,是灵魂不肯屈膝的姿态。”**

十年后,新帝登基,开启“贞观再续”年号。他在首次大朝会上宣布:

**“自今日起,任何法律若未经‘全民问议’程序,不得生效;任何官员若三年内未接受一次公开质询,不得晋升;任何孩童若提出重大社会问题,可获‘启明奖’,由国库资助完成学业。”**

他还特意强调:“这不是恩赐,是偿还。偿还给那些曾经不敢开口的人,偿还给那些因言获罪的亡魂,偿还给阿勒泰先生用一生点亮的那盏不灭之灯。”

风起敦煌,黄沙漫卷。

胡杨林已亭亭如盖,每棵树都粗壮挺拔,枝干指向苍穹,宛如无数伸向天际的手。三十年前埋下的陶罐如期开启,新一代的孩子蹲在地上,读着百年前同龄人的困惑,眼中闪动着理解与承诺。

忽然,一个小女孩举起手,大声问:“如果我们今天的问题也被埋起来,三十年后的人会怎么回答我们?”

众人静默。

片刻后,一位老问使走上前,将一张新纸放进陶罐,写下第一条问题:

**“你们看到我们了吗?”**

然后,他盖上陶罐,轻轻埋入土中,低声道:

“会的。只要还有人愿意听,风就永远带不走我们的声音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