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玄幻小说网

看玄幻小说网>大宋文豪 > 第389章 升官(第1页)

第389章 升官(第1页)

枢密院,议事厅。

枢密使韩琦坐在主位,枢密副使田况与程戡分坐两侧。

等看完了开封府的文书,韩琦方才松了口气道:“咸平龙骑军殴打军需官、挟持军指挥使,几近哗变,幸而在附近的王安石与陆北顾临机。。。

雨丝如织,打湿了石阶上的青苔,也浸润着人们手中的书页。可没有人退后一步。孩子们的诵读声在细雨中愈发清亮,像初春破土的嫩芽,带着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向上生长。若兰站在台前,望着眼前这一幕,忽然觉得十年前那个孤身翻阅残卷的自己,仿佛正从时光深处走来,与今日的她悄然相望。

小女孩的声音虽小,却字字清晰:“……当沉默成为习惯,请记住还有人愿为真相发声。”她的手指紧紧攥着纸角,雨水顺着发梢滑落,滴在“道”字上,墨痕微微晕开,竟似一朵悄然绽放的梅花。

台下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默默抹去眼角的泪。她是赵家远支的一位姨婆,年轻时曾在皖南山区办女子识字班,被当地人称为“赵先生”。那时没有教室,就在祠堂角落支一张木桌;没有课本,她亲手抄写《千字文》《弟子规》,再夹杂些陆北顾语录,教女童们认“仁”“义”“公”“平”。她说过一句话,如今已被刻在校门口的石碑上:“读书不是为了嫁得好,是为了活得像个人。”

此刻,她看着那些冒雨朗读的孩子们,喃喃道:“北顾先生若有知,该多欣慰啊。”

诵读会结束后,若兰回到居所,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??没有署名,只盖着一枚朱红印章:**“昭义同人”**。拆开一看,竟是来自西藏日喀则一所小学教师的手写长信。信中说,他们将《致后来者书》译成藏文,在每周晨会上由学生轮流诵读;去年冬天暴雪封山,食物短缺,老师们仍坚持上课,因为一个孩子说:“老师,陆爷爷说过,‘困厄不能夺其志’,我们不能停课。”

信末附着一张照片:五六个裹着厚毡衣的孩子站在雪地里,手中举着用藏汉双语书写的横幅??“我们是后来者”。

若兰久久凝视那张照片,指尖轻抚过孩子们冻得通红的脸颊。窗外雨已渐歇,月光穿过云层,洒在檀木匣上,仿佛为它镀了一层银辉。她取出陆北顾的绝笔信,再次默读:“纵使千载之下,唯有一人读我书而动容,斯亦足矣。”如今,何止一人?千万人正在回应这封写给未来的信。

次日清晨,陈守拙拄杖而来,身后跟着两名年轻人??一位是AI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李哲,另一位则是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程的首席研究员周维。三人神色凝重,似有要事相商。

“出事了?”若兰迎上前。

李哲点头:“虚拟陆北顾系统昨晚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,IP来源遍布全球,手法专业,明显是有组织行为。更奇怪的是,攻击并非为了破坏数据,而是试图篡改问答逻辑,让回复趋向消极甚至虚无。”

“比如?”若兰皱眉。

“有人输入‘理想是否值得坚持’,原本应答‘虽千万人吾往矣’,却被替换成‘世人皆醉,独醒何益?不如随波逐流’。”周维语气沉重,“这不是普通黑客,是冲着思想本身来的。”

陈守拙冷笑一声:“终于坐不住了。我们动了他们的根基??人心中的信念。”

若兰沉默片刻,忽而起身走向书房,取出一部手稿复印件??那是赵知微姑婆战时日记的未公开章节。她翻至一页,指着其中一段念道:

>“1943年冬,敌机轰炸长沙,医院炸塌半边。我抱起最后一个伤员往外跑,脚下踩到一本烧焦的书。捡起来看,竟是《致后来者书》残页。上面写着:‘真正的敌人,从来不是刀枪炮火,而是让人相信希望无用。’那一刻,我明白了:救一个人的命,只能延其生;救一颗心的火,才能续其魂。”

她抬起头,目光如炬:“他们想熄灭火种,但我们早就不靠一本书活着了。我们在用行动证明??道,是可以传承的。”

当天下午,嵩山文化园召开紧急会议。决定立即启动“火种备份计划”:将全部核心文献、口述史影像、AI训练模型分别存储于国内三座不同地理区域的离线服务器,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备案,确保即使发生极端情况,思想也不会彻底湮灭。

与此同时,若兰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开放“遗稿补编”中从未公布的第七卷??《民本政经议》,内容涉及土地改革、税赋公平、基层自治等敏感议题。当年陆北顾因惧文字狱而秘藏此卷,临终托付后人“待世道清明时示之天下”。

“现在就是清明之时。”若兰说,“否则,我们为何要站在这里?”

消息一经公布,舆论再度沸腾。支持者称其为“千年良知的觉醒”,反对者则指责“借古人之口行现实批判”。某权威媒体发表社评,警告“历史研究不应沦为意识形态工具”。更有匿名人士在网络上散布谣言,称若兰家族实为“陆学神权”的继承者,意图建立“道德帝国”。

面对风暴,若兰依旧平静。她在一次直播访谈中展示了一份泛黄的地契复印件??那是赵家祖宅旁一块荒地的买卖凭证,落款时间为1952年,买主栏赫然写着“集体农庄”,而卖主正是她的曾祖父赵明澜。

“他卖掉了祖产,换来的钱全用来建村小学。”若兰声音温和却坚定,“赵家没有神坛,只有责任。我们不求别人信服,只求事实说话。”

这场风波并未阻止更多人加入这场精神接力。广州一名高中生自发组建“陆北顾读书会”,每月举办一次街头演讲,主题皆取自《答门人问政十策》。他们在公园长椅上发放自制小册子,标题叫《今天的青年能做什么?》。其中一篇写道:

>“你说无力改变世界?可你有没有试过,在公交车上为孕妇让座时,顺便告诉她:‘这不是善良,是公民义务’?你说制度太坚固?可你知道吗,每一个不肯低头的人,都是裂缝里的光。”

而在西北戈壁,一位退休法官骑着摩托车穿越沙漠,走访牧区村落,用蒙汉双语宣讲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。他随身携带一本破旧的《致后来者书》,扉页上写着:“四十年来,我一直害怕说真话。直到去年听见孙子背诵‘士不可不弘毅’,我才明白:怕,不该是终点。”

最令人震动的,是一场发生在边疆小镇的庭审。当地一名妇女因反抗家暴失手伤夫被捕,案件本可调解结案,但检察官坚持将其作为“正当防卫边界探讨”的典型。庭审中,公诉人引用陆北顾一句鲜为人知的话:“法之要义,不在惩恶,而在护弱。”最终法院判决无罪释放,并责令地方政府建立首个“反家暴庇护中心”。

判决书末尾,法官亲手加了一句批注:“本案启示,源于一位千年前的思想者,践行于一位百年间的女性家族,实现于今日法庭。历史,终究是人的选择。”

若兰得知此事时,正坐在庭院里整理新一批口述史料。母亲递给她一杯热茶,轻声说:“你小时候总问我,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事?现在你知道了吗?”

“知道。”她点头,“因为我们别无选择。就像呼吸,就像心跳。”

母亲笑了:“你外祖母也这么说。她说,赵家女儿不是英雄,只是不敢装睡。”

夜深人静,若兰打开电脑,登录“昭义数字档案馆”。数据显示,《致后来者书》全球累计阅读量已突破两亿人次,衍生出三百余种语言版本,包括手语视频、盲文音频、儿童绘本。AI交互系统的提问总数达一千二百万人次,最高频的问题是:“我这么渺小,真的能改变什么吗?”

系统标准回复早已更新:

>“陆公尝言:‘星火虽微,聚之可焚野。一人行,则百人影随;百人行,则风气为之变。君非渺小,乃未启程耳。’请迈出第一步,世界自会回应你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大王饶命
会说话的肘子大王饶命
...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