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玄幻小说网

看玄幻小说网>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> 318 生态野心4k(第2页)

318 生态野心4k(第2页)

录音结束时,老人哭了。孙子抱着他说:“爷爷,勇敢不是不怕,是怕了还说出来。”

活动结束后,林远收到一封手写信,寄自新疆和田。信是一个维吾尔族老太太口述,女儿代笔。她说自己一辈子没读过书,听说“有人专门听老人说话”,便攒了一个月勇气拨通热线。

“我说了三个小时,从小时候放羊说到去年摔跤没人扶我起来。那个值班的女孩一直嗯嗯地听着,最后说‘奶奶,您说得真好’。”

老人写道:“五十八岁那年,我男人死了;七十二岁,儿子车祸走了。我以为这辈子再不会有人耐心听我说话。可就在八十三岁这一年,我终于觉得自己……还活着。”

信纸上有几处晕染的墨迹,像是泪水打湿过。

林远把信复印十份,贴在“声音之家”的荣誉墙上。旁边新增一块展板,标题是:“被听见的权利,不应随年龄老去。”

秋天到来时,“数字庇护所”迎来一次重大升级。团队引入“情绪光谱分析”技术,能通过声波频率自动识别抑郁、焦虑、躁狂等状态,并生成可视化图表供心理咨询师参考。首批接入的是十所高校的心理中心。

成效立竿见影。某大学女生在匿名录音中提到“今晚最后一次看月亮”,系统立即触发红色警报,校方迅速定位宿舍,及时阻止了一起自杀事件。女孩康复后写下感谢信:“我以为没人注意到我的消失,但机器比我想象中更懂我。”

但也有人担忧:“当情绪变成数据,会不会有一天,我们的悲伤被算法定价?”

为此,林远牵头制定《情感数据使用公约》,明确规定:任何语音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AI仅作辅助判断,决策权永远属于人类;用户可随时查看、修改或销毁自己的声音档案。

“我们不做窥探者,”他在发布会上说,“我们做守夜人。”

冬至那天,北京突降暴雪。林远驱车前往顺义一家特殊教育学校,为听障儿童测试新款触感反馈耳机。设备能将语音转化为振动节奏,让孩子通过皮肤“听”到声音。课堂上,一个从未听过母亲说话的小女孩,第一次感受到“妈妈爱你”四个字在胸口的震动。她猛地扑进母亲怀里,嚎啕大哭。

那一刻,整个教室的人都红了眼眶。

当晚,他在日记本上写道:“原来最深的共鸣,不一定需要耳朵。”

新年临近,“声音之家”举办年度回顾展。展厅中央设有一面“心跳墙”,连接全球十万用户的实时语音流,每一声倾诉都化作一道脉冲光,在黑暗中交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。

参观者戴上特制耳机,随机接收某个人此刻的声音??可能是深圳程序员加班时的叹息,也可能是南极科考站值班员读诗的低吟,或是加德满都寺庙旁老人诵经的呢喃。

一名记者问:“这么多声音混在一起,不会乱吗?”

林远摇头:“你看交响乐,乐器再多,也能和谐。人心也是。只要你愿意静下来听。”

展览最后一日,一位白发老人拄拐而来。他掏出一张泛黄的磁带,标签写着“1976?未寄出的情书”。那是他年轻时写给下乡女友的告白,却因时代动荡未能送出。女友后来病逝,这盒录音尘封四十多年。

“今天我才敢播出来。”他颤抖着按下播放键。

沙哑的男声在展厅响起:“小梅,我梦见咱们在河边种了一排柳树……你说等它们长大,我们就回家结婚……”

话音未落,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太太,眼含热泪:“我是小梅的女儿。妈妈临走前,枕头下压着一封你的信,她让我有机会一定要告诉你??她一直都记得那条河。”

全场寂静。雪花静静落在玻璃窗上,像时光的碎屑。

林远走上前,轻声问老人:“要不,我们把这段声音存进‘百年银行’?也许将来,有人会因为听到它,而相信爱情真的存在过。”

老人点头,泪水滑落。

展览结束当晚,他独自回到办公室,打开一封尘封已久的邮件。发件人是小禾生前主治医生。标题只有两个字:“遗物。”

附件里是一段录音,录制于她生命最后七十二小时。背景有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,她的呼吸微弱,却异常清晰:

>“哥,我知道你在外面守着,不敢进来。别自责,我不是怪你工作忙……我只是想让你知道,我很骄傲有你这样的哥哥。

>你说要让所有人都被听见,其实……我早就听见了。

>每次你深夜回家,站在病房外听我睡觉的呼吸,我都醒了。

>那时候我就想,哪怕全世界都忘了我,至少还有一个人,在认真听我活着的样子。

>所以哥,继续听下去吧。

>我变成风也好,变成雨也好,只要你还在听,我就一直在。”

林远瘫坐在椅子上,双手死死捂住嘴,不让哭声溢出。窗外,整座城市灯火通明,千万种声音在空气中流淌??婴儿啼哭、情侣争执、老人咳嗽、司机按喇叭、流浪歌手弹吉他……

他终于明白,为什么这些年总在深夜醒来,总觉得耳边有谁在轻唤他的名字。

原来不是幻觉。

是爱,从未真正离开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