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门口随便说了几句,魏广德就把人请进值房。
落座上茶,魏广德才开口问道:“不知张公公专程来此,有何公干?”
张宏慢条斯理放下茶盏,伸手从袖子里拿出奏本说道:“这是兵部的奏报,皇爷已经批红,命我今早送来。
昨晚,皇爷在宫里又打开了万国图观赏,私下里曾经问道,西面那些不毛之,百姓种什么,吃什么,不知首辅大人可知晓?”
“哦,那张公公可以回?陛下,那里和我们的吃食差不多。
丝绸之路千年前就已经存在,两边对作物种植技术早有交流。
据我所知,西方在水源丰富的区域,也是学我大明般引水种植水稻,旱地则是小麦,只不过小麦他们不是做馒头,而是用来做面包。
我记得宫里也能做那东西,那就是西边夷人常吃的食物。
至于菜品,据说很原始,就是把蔬菜洗洗,或煮或直接生食。
若非有丝绸之路互通信息,怕是还在茹毛饮血般过着野人的生活。”
魏广德乐呵呵说道,其中内容半真半假,但却最符合大明人的心态。
要说他们有先进的文明,对不起,好像真没有。
但要说他们很原始,好像也不是,至少从中国学到许多东西,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模式。
可以认为,东方是这个时期牵引世界前进的动力之源。
而这一切,就是东西方文明接触的结果。
“果然,我也觉得是这样。
那下次皇爷问起来,杂家也知道该怎么说了,呵呵。”
张宏笑道。
而魏广德此时已经打开了那份奏疏,皇帝已经批准了。
当然,这其实也在魏广德的预料之中。
唯一有点出乎意料的是,万历皇帝居然看起万国图。
那东西画出来以后,兵部留存,宫里也收藏,但据说万历皇帝只是在开头看了几次,之后就被束之高阁。
魏广德是不会想到,他昨日在内阁里说的话,说葡萄牙人就算有反应,也是大半年后的事儿,让小皇帝第一次睁眼看世界,发觉了世界的广大。
就在魏广德和张宏聊天的时候,大队蒙古骑兵出现在得胜堡外。
守关明军发现敌情后,立即进入戒备状态,并飞马向大同城传递警讯。
许多蒙古部族就驻扎在长城外几十里的地方,这样的距离,派出斥候监视已经没什么用,只能是把长城沿线守军派上城墙,时刻防范。
而在得胜堡关口,守将已经满身披挂上了城墙,嘴里自然是骂骂咧咧的。
这什么天气,外面冷死人的时候,蒙古人居然还不消停。
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距离,大同城七十余里,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虽然如此,但蒙古人其实甚少以这里为主战场,大多都是长城上其他突出部的关口进行攻防。
因为这里距离大同太近,随时可以得到后方的支援。
登上城头,守将还没骂完,就有巡城将官禀报道:“大人,外面传话说是要去大同拜见郑洛郑大人的使团,随行的不止有忠顺夫人,顺义王也在其中。”
“什么?”
听到下面的蒙古人要过关,而且人群里还有顺义王和忠顺夫人。
忠顺夫人前两天是从这里出关,但是没说还要从这里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