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陷入沉思。片刻后,角落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:
>“那……如果我说错了呢?”
全班转头看向说话的孩子。他低着头,手指绞着衣角。
老师走过去,轻声问:“你觉得什么叫‘错’?”
“就是……别人不喜欢听,或者觉得我没道理。”
老师笑了:“那你有没有听过雨声打在窗户上的声音?有时候急,有时候慢,有时候吵得让人睡不着。可你会说雨‘错’了吗?”
孩子摇头。
“情绪和语言就像雨,它们本来就没有对错。你可以下大雨,也可以只是滴答几滴。重要的是,这片土地愿不愿意接住你。”
孩子抬起头,眼里闪着光。
当天放学后,他在家门口的石板上写下一句话,用粉笔歪歪扭扭地:
>“今天我很不开心,因为我弄丢了小狗。”
第二天清晨,整条街的石板上都出现了回应:
>“我们一起找。”
>“它可能去了公园。”
>“别怕,我也丢过东西。”
>“你不是一个人。”
这不是官方组织的行为,也不是系统推送的结果。只是邻里之间,自然而然的选择。
又一个春天,全球“第一句话仪式”移师月球基地。在那里,重力轻微,声音传播缓慢,每一句话都要多花几秒才能抵达对方耳中。
一位老年女性缓缓走向麦克风。她是周芸的孙女,也是首位在月球出生的“心语者”。她握紧话筒,声音透过真空屏障传遍地球:
>“我要替奶奶说一句,她当年没来得及说的话??”
>她顿了顿,泪水滑落:
>“妈妈,我想你了。”
这句话花了整整七秒才完成传输。但在第七秒结束的刹那,地球上十二座“记忆之井”同时涌出光芒,汇聚成一座横跨大气层的虹桥,直指月球方向。
科学家称其为“情感超导现象”??当足够多的心跳同步,连物理法则都会为之让路。
而在语林学院旧址,一块新的石碑悄然竖立。上面刻着十二种语言,内容相同:
>“你可以不说,但永远有权开口。”
碑下常年摆放鲜花,最新一束是匿名送来的,卡片上写着:
>“谢谢你们教会我说‘不’。”
某夜,星再次梦见那条漆黑的走廊。这一次,她推开最深处的门,看见里面坐着一个小女孩,正一笔一画地写日记。
她走近看,发现本子上全是涂鸦般的符号,混乱无序。
“你在写什么?”她问。
小女孩抬头,眼神清澈:“我在练习说话啊。虽然现在没人看得懂,但总有一天,会有人认出来的。”
星蹲下身,握住她的手:“我陪你一起练好不好?”
女孩点头,笑着在纸上添了一笔??那是一个圆,中间有一点光,像眼睛,像太阳,也像一颗刚刚觉醒的心。
窗外,玉佩静静悬浮,第八块的光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。
大地依旧沉默,人心依旧喧哗。
而语言,仍在生长。